急!急!急!佛家话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09:21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各出自哪里?
主要是两个有什么区别???

这两首佛偈有一段很长的故事。直接影响了南北朝时代禅宗的发展和分化。
详见《六祖坛经·自序品第一》
南禅宗的六祖惠能本是一个樵夫,不识字的,一天听了一个客人颂佛经,心里便有些想法了即佛家所说的顿悟,然后便到崭州黄梅县东禅寺禅宗五祖忍大师处学法去了。五祖见了就问:“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现代话就是:你这岭南仔,渔猎的蛮人而已,凭什么参悟佛呢?)惠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人虽然分南北但佛性没有南北之分,渔猎的蛮人与和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五祖心理挺欣赏这小子的,但当时人多没再说话,就收下惠能让他平时砍柴打打杂之类的了。
有一天,五祖觉得自个儿快要去见佛祖了,所以把门人都叫到一起,让大家做佛偈比比,评个新掌门。大弟子神秀是个牛人,所以大家都说:“还做什么佛偈啊,平时我们就不如神秀,还用的着做佛偈么?”神秀想想,这得让老和尚知道我的本事啊,就做了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的佛偈给了老和尚。大家一致称赞,到处传唱
惠能不知道老和尚要传位子在后院听着有人念佛偈,他也搞一首出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意:这是经文里的原版。

然后就是传位子风波,五祖把衣钵(是真的衣钵,达摩用过的古董)传给了惠能。神秀势大,来抢衣钵,惠能南逃,然后就是时称"南能北秀"的禅宗分裂,主张顿悟的南禅惠能和主张静修渐悟的北禅神秀分庭抗礼。佛教的一个崭新时代来临了。

神秀与惠能佛偈的区别,就是佛家渐悟静修观点和顿悟入世观点的区别。前者主张勉力修持,严于律己,谨守清规,这样才能明心见性,修持成佛。而后者则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朝顿悟即可,放弃了谨持的戒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即是这种思想的极端体现,这种顿悟观是世俗化了佛学,降低了佛家的门槛和修持难度,因此受到了士大夫和一般民众的拥戴。在南北禅分裂后不久,北禅宗便逐渐失传,而南禅宗则成为佛教主流。

说道楼主的另一首“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在本质和思想上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并无什么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