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圈”为题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2:07:53
了解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各种生物不是独立生存的,而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生态圈中,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人类社会也有各种各样的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哪个不在圈中?圈可以令人温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让人狭隘、迷失、窒息……

面对形形色色的圈,请展开联想,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有形无形的圈总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在许多斑驳或不斑驳的墙面上,大大小小地画着一个个圈,里面藏着一个“拆”字。然后,一个个“拆”字没有了,圈也消失了;然后,你也不知道它曾经叫什么,不知道它曾经长什么样了。

我有些惊恐,但我无能为力。我看到我居住的城市他居住的城市都有一个一个这样的圈,我害怕什么时候我也会被圈住,而忘了来时的路。

“城市首先是一个生命,有命运,有历史,有记忆,有性格。”突然想起了冯骥才说过的一句话。是的,一个城市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创造的,不仅仅是一处处景观,在一座城里,留下的更多是悲欢离合中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和独特的气场。

我仿佛看到了又一个圈,一个叫“气场”的无形的圈。这是一种摸不着看不见却又确实存在而且始终左右我们思绪的东西。“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有气场伴生,它的性质和强弱是可以随事物本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相邻的气场与气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相互之间不断地排斥同时又不断地彼此同化”——这是我从专业书上看到的,但此时,我自然而然想到了它们。

城市是一个个独特气场的承载体,每一个城市也都有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的气场。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也都属于都熟识这一个个气场。它已经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作为这个城市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深深地烙在了这一片土地上。

然而,当一个个藏着“拆”字的圈越来越多起来,那个只属于这一个城市的气场也渐行萎缩或相继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相似的、被相邻的气场同化了的气场。

我们正在这样的气场中绕圈。

想要在上海弄堂里兜兜转转,一抬头庞大的现代楼宇便伟岸地塞满天井之上那小小的天空;想要在江南古镇触摸一下历史的年轮,无奈刺鼻的油漆味到处弥散开来。

我们正在这样的圈中迷失。

建筑全息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性格、城市的精神,而一个个相似甚至相同的气场让我们怎样去辨识、去认同、去接纳?更遑论去传承、去创造了!

当一座座城市被圈入了一个个似曾相识的气场,当城市的符号被千篇一律所替代,我们其实已经在集体无意识中丧失了城市记忆,远离了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