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成本问题2-讨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18:37
有一道数学成本问题:在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 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钱?
“痛易想起”的回答是: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商品的价值在交换的过程中是会变化的。这里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问题,就是说鸡的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i)第一次8元买进,对他来说(也对以后要与他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是8元。然后以9元卖出,这时赚了1元,这里是很显然的,没有疑问。
(ii)请注意,接下来这句话是关键:买走鸡的人(我们称之为B好了)花了9元才买到的这只鸡,所以此时对B来说(也对以后要与B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就是9元了,如同一开始那人(我们称之为A好了)花8元买到鸡的时候鸡的成本就是8元的道理一样。
(iii)这时A又从B处将这只成本是9元的鸡以10元买了回来,如果我们从B的角度想,就是B把9元买到的鸡以10元卖掉了,B赚了1元,相对地就是A亏了1元。
(iv)现在A手里的这只鸡是花10元买回来的了,所以对A来说(也对以后要与A交易的人来说),鸡的成本又涨到10元了。
(v)最后A将这只成本是10元的鸡以11元卖给了另一人(就叫C吧),和(i)的道理一样,赚了1元。
然后总结一下:(i)时赚1元,+1;(iii)时亏1元,-1;(v)时赚1元,+1。一共+1-1+1=1元。
所以可以说A这家伙脑袋进水了,(i)之后就已经赚到1元了,步骤(ii)至(v)都算白干了,没有效率。

这道面试题在测试中回答利润是2元的肯定是面试失败者;
回答3元的更加不可思议,,因为连自己什么时候追加了成本都不知道,肯定也是失败;
回答1元者,恭喜你,不属于脑袋进水的范畴。

我们现在来看,鸡在C手里,是他花11元买的,就是说现在鸡的成本又涨到11元了。如果一开始A就把当时在他手里成本还是8元的鸡以11元卖给C,同样可以达到现在的情况(鸡在C手里,成本是11元),就是说A原本能赚到3元的,现在只赚到1元,所以在整个过程中A其实是亏了2元的(就是说没有得到本来应该得到的利润,也是一种变相的亏损)。

但是:假若修改题目为“一个人花10块钱买了一只鸡

这个问题的原始答案-2经过证实是错误的(后面会有说明),下面会按照人们选择的多少几率进行逐项分析:
  E:2
  正确选择之一.最常见的人们的选择,也是人们进行投资和实际操作中最常用的手法,这个答案不是错误的,只是原考题想问的不是数学方面和本金的增加方面的答案,并且没有提示在哪个角度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比较扎实,属于稳当实干的类型:
  实际收益计算为2
  按照支出和收入计算即:-8+9-10+11=2
  B:-1
  这个是正确答案之一,选择这个结果的人通常有着精明的市场头脑,喜欢最大化的进行盈利,但需要注意规避市场风险
  按照经济学最大机会利益计算为-1
  从整个过程来看8元成本的鸡可以卖到11块,应该有3块的利益,可是由于这个人的操作问题导致只得到了2块的利益,所以他在最大机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说是亏了1元,即少赚了1元.
  A:-2
  错误答案之一.选择这个答案的人有些太执着利益了,经常会掂着1块钱一斤买的青菜算计,这些菜刚出菜园的时候是5毛,我是不是又多亏了5毛呢?不!我本可以买两斤的,但才买了1斤,我是多亏了2块啊!!!菜贩子真黑!
  这个答案得出的计算是有问题的,既然从经济学最大机会利益方面进行考虑,那么来看看这个答案是如何得出的,他计算了三次交易过程,即:
  1\8元买进,9元卖出,获利1元
  2\9元卖出,10元买进,亏损1元
  3\10元买进,11元卖出,获利1元
  这个过程收益为+1-1+1=1
  然后按照最大机会利益8元买进后有机会11元卖出获利3元,然后1-3=-2算就是亏损2元...这个看起来也是这个样子,但是
  这个计算是有问题的,他违反了买卖必对应的问题,本来两次的买卖被拆分成了三次,多出了"2\9元卖出,10元买进,亏损1元"这一项目,9元卖出和10元买进被重复计算了.
  C:0
  错误选择之一.这个计算更是很奇怪的一个思维,我分析是按照这样算出来的,即8
  1\8元买进,9元卖出,获利1元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