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是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5:03:24
斯大林模式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历史发展水平。
但为什么能大大促进战前战时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本历史书上又说斯大林模式在20 30年代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基本
适应的,这不和前面的说法矛盾了吗?
难道是前期适应,后期不适应?不会吧,前期生产力水平更落后啊!

我当年背历史的时候这段也很纠结。我觉得“斯大林模式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斯大林模式在20 30年代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两句话都是对的,本质上,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的经济模式下的公有制程度非常高,差不多是共产主义了,当然不符合历史水平,你就是现在,有哪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到了可以实行共产主义么?没有吧~~~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模式一定是大大超越了生产力水平的。
另一种说法的合理性在于,它可能认为正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斯大林模式才有价值,有必要,才能发挥集中的优越性。它的潜台词是,斯大林模式与20 30年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局势相适应。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特定时代的产物...为二战的胜利和提前结束有积极意义..但不符合之后生产力的发展 必将被淘汰的..

因为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系,虽然有弊端,但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历史发展水平,重工业取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成就。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在非常时期条件下孕育出来的一种非常体制。我理解成为一种社会主义大生产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必然能大大促进战前战时苏联经济特别是重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讲,这种社会主义大生产模式的运用条件是很不成熟的,包括政治体制上的种种弊端,领袖崇拜,经济结构不健全等因素,这使得斯大林模式并不能发挥出他的优越性,也就是他的存在与苏联当时的政治经济结构是不相适应的,超越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980年,苏联经济实力达到美国的2/3以上(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198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比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大概要高10倍以上,即使加上独联体其他国家的产值(这些国家国民收入总和还没有俄罗斯多),这一比例仍然是极其惊人的),由于人口略多一些,人均数字为美国的60%弱。考虑到当年沙俄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苏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中受到的巨大损失(1946-1950年,苏联国民收入为美国的20%,而沙俄时代这个数字还要小得多),这实在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所以当时美国和苏联是世界的两极.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苏联
谈论经济,这不怎么好说。苏联的经济状况不好说。
苏联模式的计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