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调,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08:16:34
很长时间胃口都不好,我去医院挂了一个号,医生说要查一下:肝功能,B超,胃镜!请问一下,这些都有必要吗?大概要多少钱?如果真的是脾胃不调,怎么办?
我从2007年就胃口不好了,我还是比较瘦的!!呵呵

如果没有消瘦的症状,倒是没什么必要,要是胃痛的话,溃疡,胃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只有胃口不好可能是情绪影响,或者中医上讲得气滞,湿阻等都有可能,找中医调理最好了,胃镜很痛苦,一般是为了确诊溃疡才做的,至少三四百吧加起来,腹部B超一项就得将近200

如果你不想查那些项,只想调理,就去看中医。

《难经•十四难》曰:“三损损之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又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寒温。”虞抟注解:“脾化水谷以生气血,今见脾损,饮食不为肌肉,宜调节饮食,无令伤脾也。”可用四君子汤补脾益气。《杂病源流犀烛》卷八:“损脾伤仓廪,饮食不为肌肤,急应时饮食,适寒温,宜十全大补汤。”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认为治未病始终要重视脾胃的调养,以扶助正气,抵抗邪气,《脾胃论》曰:“治头闷,劳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燥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故治以益胃汤。张元素以脏腑辨证说指导脾胃虚实病证的治疗,其在《医学启源》中指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脾虚则以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积壳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钱氏益黄散;实则以泻黄散。心乃脾之母,炒盐补之;肺乃脾之子,桑白皮泻之”。王好古在脾胃阴证的辨证施治方面,主张温补脾肾,《阴证略例》中指出:饮冷内伤,外感寒邪无汗者,用神术汤。伤寒内感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宜先缓而后急,缓宜黄芪汤;若病重急治者,宜黄芪汤内每服加干姜重一钱,与仲景理中汤同意;如大便结者,宜调中丸主之。罗天益对脾胃内伤病的治疗,主张甘辛温补,慎用寒凉,并反对滥用下法:对于饮伤,其在《卫生宝鉴•药误永鉴》中主张上下分消其湿,可用葛花解酲汤,法制生姜散。虚中有寒的主要表现是脾胃虚冷,心腹胀满,头目昏眩,肢体倦怠,足冷,卧不欲起等。治宜温中益气,散寒健脾,用理中丸,建中汤为主,并制沉香鳖甲散、十华散等方。参苓白术散,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中参、苓、术、草、药、薏、扁、莲,皆补脾之药也,然苓、薏,理脾而兼能渗湿;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和脾胃”(《本草从新》);“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本草正义》)。诸药配伍,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使脾运复健,湿浊祛除,则胃纳正常,气血化生。药理研究表明,参苓白术散小剂量时能轻度兴奋胃肠运动,从而有助于缓解胸胁满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