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中,关张马黄赵一节中最后一段评论原文及意思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6:20:06

楼上的翻译还不错,不过有个别地方似乎有错误.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这句话翻译有问题

此处"阻"作恃讲。
《左传》曰:“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杜预云:“恃兵则民残,民残则众叛。安忍则刑过,刑过则亲离。”

这句话的理解的关键在这个“戎”字上,联系上下文,我觉得这里的“戎”不是指西羌,也不是指曹操,而是指“战争” 。三国志本卷的这段感慨前面讲马超生平的时候讲到“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这是其“负勇”的表现,(“戎”是指“战争”)“阻戎负勇”导致了其“覆族”,这两句应该连起来看,并联系前面讲马超的生平来看。作者认为戎可能是曹操,大概是出于这个“覆族”的因果关系的考虑吧,其实“戎”在古代一个重要的意思就是兵器和战争。《诗经.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这里戎就是指兵器。《书.说命.中》:「惟甲胄起戎。」以及《书.泰誓.中》:「戎商必克。」中的“戎”都是“战争”的意思。

因此“阻戎”意思其实跟“负勇”差不多,都是指马超依仗武力(发动战争).以致全族遇难。而不是楼上所译.

"因穷致泰"——大意为绝处逢生

"不犹愈乎"——愈指超越,胜过。
翻译:不也胜过先前(指“阻戎负勇,以覆其族”)么?

结合两者就比较完美了.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评曰:关羽和张飞都号称万人之敌,是当时的虎臣。关羽曾经报效曹操,张飞曾经义释严颜,都有国士的风范。然而羽刚勇而孤傲,张飞暴躁而不体恤下人,这两人都败在了自己的短处上,这也是理数自然的事。马超处于好的地理位置,又很有勇力,但是家族被灭门,十分可惜!但是他可以因为这种窘迫的局面而导致良好的处境,不也是不错的么!黄忠、赵云强悍勇猛,成为蜀汉政权的爪牙之臣,不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