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浒传》读后感写个结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2:43:06
(前面写鲁智深全打镇关西,表现他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在这一回中,鲁智深显得痞子气十足,目无佛祖,不遵守寺中规矩,犯和尚大忌,真是很佩服那里的长老,面对鲁智深这么一个性情顽劣之徒,竟颇有耐心,还说鲁智深他后来证果非凡。
鲁智深在这一章中虽亵渎了神灵,破坏了寺中秩序,但也体现出它鲜明的个人特点。
禅和子说“善哉”,他却认为成“鳝哉”,禅和子无奈说“苦也”,鲁智深又质疑说“团鱼大腹,又肥甜好吃,那得苦也?”他将一切都与吃联系起来,显示出鲁智深的率真可爱。
后来他做和尚四五个月,一向自由的鲁智深此时受如此禁锢,自然心中郁闷难当,尤其是对于一个嗜酒之人来说更是度日如年,于是鲁智深开始想方设法讨酒吃。但他在各大酒家要酒不成后,便来到一个小酒店,一番言语后,庄家终于给了他酒肉,鲁智深一口气吃了二十多碗酒,吃了半只熟狗肉,还带回去一条狗腿,过足了瘾。特别是他醉酒后闯回寺中,打折亭柱,撞倒金刚,在佛场中大吐不说,还硬将狗肉塞入禅和子的口中。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现了鲁智深鲁莽、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结尾50字即可

一切都完了

《水浒传》以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整起事情经过。故事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就是写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某个人物的某种品质。或者就写出让你明白了什么。。

  如:一.醉打蒋门神(结尾)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二. 沂岭杀四虎(结尾)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三.卖刀汴京城(结尾)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凌辱,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