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或是皇帝的干女儿见了身份比她低的正统格格行礼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4:19:24
还是低的正统格格给太后或是皇帝的干女儿行礼呢 比如 孔四贞就是孝庄太后的干女儿不是正统的格格
1楼孔四贞是和硕郡主姓孔 是定南王孔有德的独女你瞎说 牛唇不对马嘴的 我问的什么你就答什么 那些格格什么的我比你大明白 只是行礼这方面 不太明白 知道吗多此一举真是的说的全是废话 罗嗦 不过还是谢谢你的回答即使不满意..
2、我说的正统的意思就是 不是姓 爱新觉罗的明白 是封为外姓的人为格格吗

1、以宋朝为例,皇帝的女儿的封号很多:公主、君主、县主、县君、乡君等等,自己亲生的都不见得能给公主的封号,何况是干女儿。给个乡君就是莫大的恩典了,

2、给干女儿封公主的基本上都是要派出去与少数民族“和亲”的

3、清代孔有德的女儿被册封为和硕公主也是特例,满清早期笼络降将,前明降将总兵就可以封王,女儿被册封为和硕公主也属正常。等政权稳固了,这些王就全部都杀了。以后就连剿灭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立下这样的大公也只是勉强给了个侯爵

4、帝王对于血缘是十分重视的,对外人好不了。

孔四贞不是正统的格格?
你瞎说的
我给你解释下格格和公主的区别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

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