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送别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唐朝在送别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0:16:48
速度

从诗歌看习俗——关于唐代文人送别习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唐朝更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最辉煌的珍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的,而唐诗更是揽括了唐代三百年的社会生活、名山胜水、人情世态。在两千三百多位唐代诗人中,几乎每人都写过送别诗,从这些送别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唐人送别的有趣风俗,进而了解当时的风俗人情。
  《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这确实概括了送别的一般习惯,但唐人送别却具有更多的有趣习俗。
  一、送别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
  敦煌卷子伯二二五一《菩萨蛮》:“昨朝为送行人早,五更未罢金鸡叫。相送过河渠,水声堪断肠。”李欣《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以及他的《送李中丞归汉样阳别业》:“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唐人送别时间在清晨,主要取“一日之计在于晨”之意,希望自己的朋友在新的一天里,在新的旅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开始。而古有“落日依依”之说,所以把送别时间放在傍晚则是为了达到一种情景交融!
  二、送别地点:多在水边、渡口、长亭之处。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王勃《江亭月夜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代文人多在水边送别,这是与当时的交通工具有很大关系的。唐代出行游历虽大兴骑乘之风,但多为达官显贵或富商大贾,白居易《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贫寒士人及平民百姓买不起马,出门只好骑驴骡,杜甫《示从孙济》:“平明骑驴出,不知适谁门”。然而,驴,体形不如马高大,长耳小尾,性情执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骑之不雅,故李白有《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骅骝拳局不能食,蹩驴得志鸣春风。”柳宗元更有《黔之驴》以讽刺外强中干之人。
  所以,唐代文人除少数放荡不羁之人骑驴以外,大多数出行均选择了乘船。唐代造船业的发展,以及水利交通的便利,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