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ACT数学计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05:39:00
A performance was rated on a 3-point scale by an audience.A rating of 1 was given by 30% of the audience, a rating of 2 by 60%,and a rating of 3 by 10%.To the nearest tenth, what was the average of the ratings?答案是:1.8
首先 To the nearest tenth 什么意思?
其次 为什么计算方法是1*30%+2*60%+3*10%
而不是 1*30%+2*60%+3*10%再除以(1+2+3)????
如解释详细者,再追加30分!!!

一、ACT-R理论简介
ACT - R 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任何知识的习得都是始于陈述性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程序化过程以及长期的协调过程,最终过渡到程序性阶段。这个理论当中知识被分成两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可以用“是什么”来回答,比如北京是中国首都,法国是欧洲的一个国家,2+ 3 = 5 这些知识是可以从书本和老师授课中直接获得的。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某事”,比如如何在开车时换挡,如何自由运用数学公式正确解题。程序性知识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达: 当X 发生,那么执行Y 事件。
ACT - R 理论认为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 认知( cognitive) 阶段、联想( associate) 阶段和自主( autonomous) 阶段。认知阶段: 在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某技能的理论指导( 或规则) ,他们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存在。这个阶段,实践者需要全副精力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小心监察实践成果。
联想阶段: 这个过程主要经历了知识编( knowledgecompilation) 。在知识编译的过程中,实践者把分步的理论指导整合成一个单独协调的动作,实现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质的转换。Anderson 指出,相对于认知阶段,联想阶段有两个重要的变化: 1. 实践过程中的错误明显减少; 2. 动作完成的速度明显提高。自主阶段: 这个过程主要是指知识协调( knowledgetuning) 。在知识协调的过程中,实践者继续通过大量的练习以使得动作的完成更加迅速和自动,这个过程是长期量变的过程,包括概括、区别及强化( strengthening) 三种机制。概括是让形成的规则应用到更多场合,区别是缩小或限制规则的应用,强化是使有效的规则得到加强。
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反思
在数学课堂基本的做法是情境创设、概念引入、例题讲解、练习巩固,作业反馈。虽有多种新的模式的尝试,但总少不了老师一对精选例题的讲解,少不了学生的练习。西方有一句名言,“听过的我会忘记,看过的我能记得,做过的我才理解”。
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和心理学家安德森等人建立的ACT-R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可谓是独树一帜。根据ACT-R理论,概念的“理解”不仅需要掌握有关这个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