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2:53:08

1.道德高尚的人。
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闻道而弗取藏,知道而弗取行也,则谓之下人也。”
2.《释氏要览‧称谓》引古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后,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南史‧宋纪上》:“尝游京口竹林寺,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惊以白帝,帝独喜曰:‘上人无妄言。’”宋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诗:“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清陈梦雷《为心月上人书纸》:“今我上人,号为心月,世人观者莫於心外别求月体,莫於月外别作心相。”
3.居於上位的人,指君主。
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正乱》:“上人正一,下人静之,正以侍(待)天,静以须人。”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贝锦一成,泣血剖心,上人终不见信,如宋真宗者,今监司千万中无一人也。”
4.旧时对主人的称呼。
《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上人裏头派了芸儿在家照应,不必送殡;下人裏头,派了林之孝的一家子照应拆棚等事。”
《天雨花》第一回:“前后左右皆侍女,上人簇拥在中心。”
5.方言。子女对父母或祖父母的称呼。
茹志鹃《妯娌》:“红英嘴裏机械的跟着称呼,脑子裏却想着昨天在青年团小组会上同志们给自己做鉴定时,嘱咐的那些话:‘对上人要尊敬,劳动要走在前面。’”
II
凌驾於他人之上。
《左传‧桓公五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

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释氏要览》称:「智德,外有德行,在人之上、名上人。」目前,美国三藩市附近万佛城的负责人宣化和尚被称为宣化上人

上人
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释氏要览》称:「智德,外有德行,在人之上、名上人。」目前,美国三藩市附近万佛城的负责人宣化和尚被称为宣化上人。

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释氏要览》称:「智德,外有德行,在人之上、名上人。」目前,美国三藩市附近万佛城的负责人宣化和尚被称为宣化上人。

似乎是佛家密宗对高僧的一种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