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中的文章讲西游记的人物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4:51:04
讲的是西游记中人物个代表什么
是哪篇文章

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
《读者》2009年第8期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僧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唐僧一人的辛苦,三们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是魔幻小说。九九八十一难哪,一个唐僧怎么能应付得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四种精神状态。他们加在一块,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四种状态,分别是:唐僧代表的执着,悟空代表的勇敢,八戒代表的欲望,沙僧代表的平庸。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离不开这种状态。只不过在某个阶段会是某种状态占据着上风和主流。
最终能从西天取得真经,始终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唐僧的这颗执着之心。所以唐僧经常告诫徒弟们:赶路要紧。在唐僧的精神里,只有向前的动力,他的视野里没有路旁的风景。但只有唐僧是取不到真经的,所以他的口头禅只能是:“悟空,你在哪里?”
师徒四人里,只有唐僧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还具有唯一性,那就是去西天取经。孙悟空是没有目标的。他跟着唐僧之前有,但得到了“齐天大圣”的称号之后就没有目标了。他跟着唐僧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这是因为,唐僧尽管执着,却缺少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从本质上讲,唐僧去西天取经,只带悟空一个徒弟就够了。为什么后来还非要收降八戒、沙僧呢?因为一张弓不可能永远都是绷紧待发的状态。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欲望是本能,欲望是人生的很需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安于现状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的惰性会不时地接纳平庸。
八戒也没有目标,但是他有欲望。在师徒四人里,他是唯一娶过亲的。所以,在取经的路上,他会时常想起他的高老庄和他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女人。
八戒的欲望还表现为贪欲。八戒毫不掩饰他对美女及所有他奢望的东西的占有欲。这其实也是人正常的状态。唐僧是禁欲的,但禁欲和纵欲一样不是正常的状态。所以唐僧身边,需要有八戒来中和。在悟空被逼走的那段时间里,八戒总是第一个提出散伙,因为人一旦不再勇敢,那颗脆弱的心灵里,最先进发的将是个人的私欲。
而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