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性超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9:40:19
我是一个哲学的初学者,刚刚看完了西方哲学史。近代西方哲学史以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结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正是源于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形而上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形而上学的广义含义是:追求万物的本质、本源,并成为人的一切行动和认识的基础。形而上学存在本体论(物质,意识)和认识论(可否认识,如何认识)的争论。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哲学,其实19世纪以前的全部哲学都是形而上学(那之后的哲学是否确实摆脱形而上学性仍有待讨论)。而对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高的历史功绩。
于是我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彻底性颠覆?当马克思对形而上学本体论(唯物还是唯心)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他如何能够摆脱自身的形而上学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不是本身就是形而上学?
有的书上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是在探求物质和精神的本源,其实践观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种评判方法能作为马哲彻底超越近现代西哲的根本依据吗?这是否是马哲区别于西哲的最显著特征?
请原谅我的无知,在我了解完西方哲学基本历程之后,我并没能深刻认识到马哲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彻底性超越,所以西方各位高人能给我指点迷津,我感激不尽,如果觉得我的提问荒唐至极,那也请欢迎批评。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都不是马克思所首创的,虽然说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创新,但这也难以成为其彻底性的理由。新的哲学理论时常出现,但不是说新的就是彻底的。我真正想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真的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它和形而上学的本质区别在哪?
注:形而上学又称第一哲学,很多时候直接和哲学混用。这里的形而上学不是书本上说的什么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
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回复,说的非常专业,非常客观有道理,但是我仍然希望得到更多更全面的观点看法,所以特此提高悬赏至100分,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谢谢!

你这里所说的广义的形而上学是原本意义上的物理学之后的形而上学;而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始于马克思,而是始于怀疑论者,所以才有康德至黑格尔的重建形而上学的努力;而对整个形而上学(你所说广义的形而上学)的颠覆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追求永恒真理,而着眼于永恒矛盾,只有矛盾、联系与运动是永恒的,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形而上的东西(这种东西,无论是泰利斯的水,莱布尼兹的单子,还是基督教的上帝或者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赫斯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那是无所谓的)存在,这样,也就瓦解了形而上学。至于实践,那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的矛盾点。如果只认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依据,实际上是否定了自然辩证法。
另外:(参见李毅嘉《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拒斥》: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中被他们再三称作“世界观(weltansciauung)”的那部分思想,一直被学术界称为“哲学(Philosophie)”。这种说法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不但找不到任何文本考据方面的证据,也找不到任何经得起推敲的义理逻辑方面的根据;相反,“拒斥哲学”的证据和根据在他们的书中却比比皆是。在遣词造句上极其讲究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成熟期(1845-1895)那长达五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无一例外地选择“世界观”而不是“哲学”一词来表述他们的原创性思想,不仅反映了唯物史观的革命性要求,也体现了一种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属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事件。把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经过深思熟虑抛弃了的提法重新加在他们身上,在科学上是一种严重的倒退。)

很好的问题。近现代哲学的从笛卡尔开始到黑格尔,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总结,就是“主体形而上学”或“意识的内在性”。从笛卡尔通过察觉“我思”从而建立作为主体的“我”开始,所有的哲学家都是用一种反省自我意识的方式建立一个观察和思考世界的主体。这样的主体被认为有理性和感性能力。无论唯名论和唯理论都是从这样一个从反省自我意识建立的主体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握世界。在黑格尔那里,将自我意识上升到绝对精神,从而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所以同时代的费尔巴哈他发现,理性的地位被近现代哲学提的太高,乃至于即使还有经验论的感知世界,但是这里的感知不是我们感性意义上的感知,而是理性意义上(被意识到和反省的)感知。就比如你早上洗脸刷牙,可能会做的很顺利,根本不会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