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第一次决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1:19:27
啥时候?急

自古以来黄河多水患,从公元前602年起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自古黄河决口频繁 加上年久远 第一次决口日期已经无从查起 不从过有历史记载比较具体的这几次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