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书法长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1:47:49
他,几十年来专注于寿文化的研究,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痴迷中国传统寿文化的收集整理,历时四十余载,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将散落于民间,形态各异、结构多样的20000余枚寿字进行了收集整理、汇编成卷,以金墨小篆这一独特的书写形式,在瓷青宣纸上创作完成了200余米的巨幅书画艺术珍品《华夏万寿长卷》,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整理出了一份珍贵史料。

中国的方块文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甲骨文、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并在其后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书写者的观念、思维、精神,激发了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图画一样再现、记载、传递自然信息,这种象形之美,为创作精美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前景。尤其是蕴含着吉祥字意的汉字,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形态更是繁复多变,异彩纷呈。在其后的演变过程中,中国汉字文化不断吸收兼容佛、道、儒等宗教文化。正是这种吸收兼容文化的现象,才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古今书法家更是用这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创作了无数以祈祷吉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钧深致远,有道不尽的意韵。其中以“寿”字的变化最为繁多。 在中国汉字里“寿”字的使用频率最高,从甲骨文开始就被人们广泛运用。它字意吉祥、体态多样,很多文人墨客用以书写“寿”字表达对人类生命长青的恭贺和赞美,寿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粹。“寿”字如此繁多美妙的写法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达到的。在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寿”字已经被概念化、图案化和艺术化了,成为一个蕴含着期盼祝福之意的吉祥符号,变化极为丰富。一个“寿”字可以宇宙间万物形体表现出来,也可用多种字体形态表现出来,如百寿图。
《百寿图》从宋代以来就已作为稀世之宝、广为传颂。特别是南宋时期,拓印装裱《百寿图》的作坊久盛不衰。朝廷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为拥有一幅《百寿图》而自豪。挂之于堂中顿然门庭生辉、宾客争相观赏,古时商人远行或浮游宦海者更是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贝。
“寿”字是一个单字名词,但是含义广深,象征人长寿、国永固,物久存,字义祥和美好,迎合了人类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寿”字寄托着人们的期盼、祝福和向往。运用“寿”字的褒意,以示招福纳祥,期盼追求人生高龄长寿,健康如意,已成为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约定成俗的社会风尚。尊重长者,孝敬老人,祝福呵护老人长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人性、人情味的一个主题。中国寿文化的磁场引力巨大,他所形成的伦理规范被中国人广泛认同,被视为高尚的道德律令。老人的幸福长寿是国家、社会以及家庭安宁祥和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祝寿礼俗从南北朝开始,高峰要数中国封建社会的唐宋时期,唐明皇这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