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向下的僵固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6:00:59
有个形容经济的词叫僵固性,有向上或向下的僵固性,如房价有僵固性,究竟什么是僵固性,为什么房价有僵固性,请详解。

由於Frankel and Rose (1994)指出以总体的基本要素作为汇率的决定因子所建构的模型,并无法有效地解释与预测汇率於短期或中期剧烈的波动行为。而根据Frankel and Rose的观点,一些文献亦在长期之下达到可解释与预测汇率的行为。但是在短期的水平,研究学者仍无法发展出一个以总体基本要素所建构的模型来说明汇率高度波动的决定。
然而,在汇率决定的模型之中,购买力平价假说(purchasing power parity,以下简称PPP)一直是长期以来被用於解释汇率行为较理想的理论之一。故透过 Rogoff (1996)定义的购买力平价之谜像(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uzzle)来说明:如何解释短期实质汇率的剧烈变动与其缓慢的收敛速度间之关系。在实证文献上,实质汇率会回复至PPP的水准,但是收敛的速度为缓慢的,半衰期(half-life)大约3年到5年之间。所以使得如今建立在实质冲击基础下的模型,还无法足够的说明短期汇率的变动。故关於解决购买力平价之谜像的问题,现今尚无定论。
自从1973年布列顿森林制度(Brentton Woods System)崩溃,各国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后,强调透过缓慢地价格调整来决定汇率的波动以及驱使其回复至PPP水准的价格僵固性模型,作为解释PPP剧烈变动的主要模型。
故本篇试图重新以价格僵固性作为一个影响短期PPP偏离的干扰因子,则建构以PPP为基础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将价格僵固性的要素设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状况下,探讨价格僵固性与市场结构之要素是否为真正影响短期实质汇率的高度波动。接著,根据此价格僵固性及不完全竞争下模型观察样本外预测之准确性是否较实质汇率以随机漫步波动(random walk)为佳,进而可以透过价格僵固性及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来解释及预测短期或中期实质汇率的剧烈波动。
本篇以台湾为主,讨探台湾与其他工业大国—选取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以及法国之间的汇率变动要素。最后,本文模型於样本内的估计得知,价格僵固性确实为实质汇率的干扰,即可解释PPP之谜像的问题,确实造成短期实质汇率的剧烈变动,且以缓慢地速度收敛至均衡的影响要素。而且本文模型对於实质汇率样本外之预测能力而言,亦表现出其预测能力优於随机漫步模型之预测能力,尤其在有价格僵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