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这种虫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19:50:37
这是在我家卫生间发现的虫子,类似蛐蛐,但又有差别,也是跳着走的。

灶马蟋可以说是在昆虫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我国的南北东西都有它的存在。它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典型的家庭鸣虫。
此虫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餐馆、豆腐坊的宅基、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它生长繁殖的季节。
灶马蟋初夏时繁殖最盛,常可在灶旁烟囱附近的空隙或墙壁裂缝中看到大量灶马蟋成虫及各龄的若虫。近年来,由于城市居民都用煤气和液化器等现代化厨房设备,此虫已比较少见,但广大农村或小乡镇依然大量存在。
它的生活习惯是白天藏在灶间附近角落缝隙等适于隐蔽之处,夜间出来在灶上及周围寻找暖和处避寒。
此虫一年四季都会鸣叫,其鸣声为“唧唧唧”,连续不断,气温适宜时它白天也会鸣叫,夜间其鸣声几乎不停,若有几只同时在附近鸣叫,则唧唧之声响成一片,十分热闹。
灶马蟋有趋光性,有时夜间它会跳到灯光附近。
该鸣虫在野外时以植物的茎、果、叶为食,在室内则以饭粒、菜屑等为食。

灶马蟋又名灶蟋、灶蟀、灶鸡、灶鸭、灶马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体长15~28毫米,身宽5~5.5毫米,触角长4.5毫米。其体形硕长,大于蟋蟀,通体黄褐色,头额部有浅色直纹,眼稍突出。它前胸略膨拱,前翅短,长约7毫米,仅能覆盖体部的1/3,腹部大部裸露。前翅前方有弧状翅脉。中间有自左至右下的斜长脉,其左侧外缘有直条状脉。右侧有少数横脉。后翅退化。灶马蟋足部健壮,有深色褐斑。尾须长,有20毫米左右。雌体前翅短而不发达,有约11毫米长的产卵管,呈剑状。其身体由于长期在灶马蟋中栖息而变得略扁,不如蟋蟀那样厚实。灶马蟋的头部小而圆,肚子的一面呈黄色或橘黄色,身上常带有厨房特有那种油垢味.垣蛩又名垣恭、酱色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常常栖息于断垣残壁之间而得名,又因其浑身通体皆呈酱油色,形体又与蟋蟀酷似,故而又称为“酱油蟋蟀”或“酱色蟋蟀”。此虫体长12~19毫米,宽约4.5毫米,触须长30毫米左右。其头部富有光泽,头顶深褐色。头后有6条直纹,黄色,口器为黄褐色,额部黑色,富有光泽。垣蛩前胸背有黑色长毛,散步黄色条纹。前肢有黑纹,后肢外侧有黑色斜纹。前肢有黑纹,后肢外侧有黑色斜纹。前肢较发达,覆盖腹部的大半。也有些个体后翅发达,伸出于前肢之外,能飞翔;但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