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的庙号是谁给封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8:31:39
为什么封为“献”字?是因为把帝位让出去了么?

汉献帝没有庙号。
他的谥号是:孝献皇帝。
是由曹魏,魏明帝所起。
汉献帝可是善终的,他死在了他的大舅子曹丕(献帝的第二个皇后是曹操的女儿,曹丕的姐姐)的后面。由曹丕的儿子曹睿魏明帝亲自痛哭送终。

献的意思其实是:“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
说明他是个聪明睿智的人。
献帝终究是曹睿的亲姑父,说穿了都一家子,曹睿贬低他对自己有多大的面子

汉献帝虽被曹操架空,后被夺取皇位,但是不代表,他个人能力差。
想想,他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与董卓对话能头头是道。
后来的玉带诏,想要夺回政权。

汉献帝的谥号其实是一种讥讽与贬称
文/白梅月下客

《现代汉语词典》释“谥”的意思为,“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概与今天的追授某某人为某某荣誉称号,有着相似之处。所不同者,应该是授予的对象与真正拿来褒奖的用意。

谥号最早开始于中古,有确切记载与说法的是西周时期,到秦始皇时曾废止过,司马迁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时为秦王的嬴政在与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李斯等议论自己即将取用的帝号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废掉了“谥法”,因而秦朝也便没有了谥号一说。到西汉时,谥号又开始应用。这一做法,一致延续到了清朝灭亡。笔者粗略的捋了捋自西汉孝惠帝至清光绪帝时期的帝王谥号,总的感觉是谥号用字越来越多,由初始的1字到20字不等(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这些帝王中,惟一一个死后没有谥号的,应该算是清朝的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了。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谥号“孝献皇帝”中的“孝献”两字,其实是曹魏集团对其死后的一种讥讽与贬称。

我们知道,谥号基本上算是对一个帝王一生所作所为的总体概括与评价,“子议父,臣议君”的时代,谥号多极尽美化之能事,而到了亡国之君死后,被取代的王朝议论其一生作为时,则他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