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道管理经济学大题,求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11:29:50
2003年10月,中国农产品价格突然强劲大范围上涨,这还是1997年以来的第一次。由于中国过去几次恶性通货膨胀都是首先由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因此,粮食价格的细微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次突如其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呢?
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局长吕维峰介绍,黑龙江作为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地位举足轻重,而黑龙江农恳总局是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耕地面积200万公顷(约3000万亩),占黑龙江省总农业面积的1/4,粮食产量占1/3。总局的种植结构和产量对整个黑龙江,乃至全国的粮食供应和价格都起到一定作用。
早在春天,由于干旱使播种遭遇困难,黑龙江就开始传言粮食价格会涨,经过夏季洪涝,到9月末黑龙江提前迎来早霜,这个传言就应验了,多种因素造成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预计比上年减少100亿斤。
此外,国家自实行农业结构调整以来,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农业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中国的粮食产地面积曾高达15亿亩,目前已下降到14亿亩。此外,近5年,粮食价格低迷造成农民种植谷物的积极性减退,改种回报比较高的经济作物或弃农从事其他行业,粮食产量近3年也在逐年递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3年粮食产量8613亿斤,比上年下降529亿斤,是1990年以来粮食产量最低的一年。
粮食减产使得粮价自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出现了一轮快速上涨。于是,今年秋天粮食收购价格比往年高出很多,尤其像大豆、葵花这样的经济作物,涨幅都在30%以上;水稻每斤由0.6元涨到0.8元,玉米由0.38元涨到0.45元,大豆每斤由0.9元涨到1.4元,芝麻从3.00元涨到8.00元,葵花从0.8元涨到了1.3元。
虽然农垦总局小幅减产,但今年总局的农户收入至少增加了20%。农垦总局的农民们纷纷表示,如果每年价格都这么好,他们就继续种粮。
请结合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中国无人。
跟经济学没有关系,只跟技术有关系。
仅以3点为例:
1,天灾,气象局扯淡,光理论有个屁用,要结合实际。统计学就可以帮助处理是否天灾。统计学的准确度是另外的优劣的问题。
2,耕地减少。技术没有跟上或者技术推广没有跟上。亩产上不去,当然就是问题。亩产依赖技术。
3,价格,当今世界的价值本就不合理。加上投机倒把,无商不奸,所以价格烂了。
题外话:纷纷表示,如果每年价格都这么好,他们就继续种粮。 胡扯,(脏话),经济作物价格好,全部种经济作物,中国人喝西北风。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调控?我看空调。

这么复杂的问题,真不知道怎么解答·

这道题涉及的是经济学里有关预期和供求价格弹性的内容。好好看看西方经济学供求与弹性章节,结合粮食的价格弹性及相关环节收购部门的预期组织材料就可轻松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