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为什么能成为经典作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07:16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一课。朱启平写的

首先,你要知道题目是有象征意义的
文学特征
1.线索分明。
(1)全文时间是线索,小标题也是反映了时间顺序。
(2)讲读课文第二段。明确:“简单庄严肃穆”是氛围,“永志不忘”是心里印象。
补充:70年的奇耻大辱,自1874年日军武力进攻台湾开始算。这一笔,写出了历史的纵深感。
2.题目含义丰富。(具有至少三层含义:日落时分完成本文;日本帝国主义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时代将随着明天的太阳升起)
3.生动写出了“简单、庄严、肃穆”的特征。
(1)“简单”体现在何处?(签字用的桌子是临时从餐厅搬来的,整个过程只用了18分钟。以此反衬这个庄严时刻的重大意义)
(2)“庄严肃穆”体现在哪些地方?主要结合课文第三部分“仪式开始”谈。
——明确:麦克阿瑟发言的特点;日本人审视投降书;水兵谈笑声停。麦克阿瑟用六枝笔签完字。美国中国都有人陪同签字。日本代表肃立。
总之,既重场面渲染,又重细节描绘。
4.观看录像片段,感受历史的瞬间。
思想特征
1.录像片段有什么缺憾?
——明确:缺少中国代表签字场面。因为这是美国记者拍摄的。
2.朱启平说过,“一笔在手,心中当有亿万人民”,他的中国记者的立场和倾向体现在什么地方?
体会。(明确:签字宣名者只写美国中国;“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中国最严肃”;“九一八”。
学生从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来体会作者蕴涵在笔尖的情感和思想。
3.这些情感有为胜利而自豪骄傲的民族情感,有对敌人的蔑视和嘲笑,也有对历史的深思和对时局的忧患意识。朱启平并非没有思想和感情,也并非不想把这种感情显露出来,新闻记者的责任让他要如实报道此次事件,但深藏心中的民族情感令他在冷静中带有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正是由于这些,本篇成了二战日军签降事件报道中的“状元之作”。
通过一些事,来反映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