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楚有才指的是湖南还是湖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00:57

这句话是错误的,原句应该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字是个语气助词,全句意思是楚地有才人,以这里最多,这里就是说的岳麓书院了。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所以这个楚是个泛指,实际加上湖南湖北,甚至河南,四川等几省都有的,但是于斯为盛却是独指的岳麓书院,你也可以理解为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出人才,但是以这里最多的意思。实际上岳麓书院四字是宋代宋真宗亲笔,还有康熙皇帝御书亲提的御匾“学达性天”和乾隆皇帝御书亲提的御匾“道南正脉”,都是历史真品,之前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两副楹联一同悬在殿前。
后来1897年时务学堂成立,后改名求实学堂,湖南大学堂,再后来与岳麓书院合并为湖南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建为湖南大学,也正是因为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这份香火之情,所以1933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楹联就挂到了湖南大学图书馆,后来毁于日机轰炸,现在的这幅是1984年湖南大学按原来的照片复制,复挂于山门。倒是康熙的御匾“学达性天”和乾隆的“道南正脉”的御匾都是历史真品,抗日战争时被有心人藏起得以保存,说来也是历史的万幸。
所以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楚是泛指楚地,不论湖南湖北,四川河南以及安徽,江西都有小部,于斯为盛却是指的岳麓书院,至于岳麓书院中的名人以及历史真迹更是不可胜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至于有的湖北网友硬要说此联是上世纪60年代湖北武昌某所中学所出,湖南大学是后来盗用一说就颇为可笑了,不足为道,一个小小的中学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撑得起“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背后的荣光,流传百年,引人景仰了,不过是徒增笑耳

ps 其实“惟楚有材",最早出自《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说起来这句话倒是有点贬义的,意思说的是某国的人才却被他国所用,这里的“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