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为何不趁机偷袭西伯利亚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0:34:57
二战时期苏联几乎全部兵力集中在西线与德国处在血站之中,东线的远东地区防守极为空虚,而且苏联远东地区基本上没有装甲部队,坦克装甲车以及轰炸飞机基本被调派到西线与德国的坦克师作战,东线基本上是由步兵在防守而此时日本相当一部分重工业集中在满洲地区,而且关东军在中苏边境云集,而且被日本视为“国宝”的坦克师就驻守在东三省,日本为何不趁机袭击苏联远东地区与德国一起东西夹击苏联呢?日本与德国之前与苏联签订过“互不侵犯条约”为什么德国能撕毁条约,日本就不能撕毁条约呢?相反日本却为何放弃北上陆战而南下与强大的美英海空军作战呢?这样做反而使他丧失了石油的供应!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不是一样丰富吗?

苏德战争开打之后,日本国内就有是北上还是南进之争,最后由于对张鼓峰,诺门坎冲突中,日军面对苏军时的惨败记忆尤深.而法国战败投降之后,日本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了法属印度支那也就是现在的越南,荷兰占领下盛产橡胶的印度尼西亚在远东的实力非常薄弱,而且当时日本在中国并没有打通武汉到广州的陆上交通线,英国在不列颠空战之后的希腊,克里特,北非又在德国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而菲律宾背后的美国山高皇帝远,日本当时国内对于美国战争潜力认识不足,对其海军的轻视,和对自己海军的盲目自信...总之一切一切的因素,让日本认为与其北上和苏联再来次硬碰硬,不如南下找软柿子捏...最终导致了南进派最后占了上风...这才有了偷袭珍珠港,山下奉文的"马来之虎"传奇....

二战时日本没有趁机进攻苏联,首先,就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分散兵力,以利于集中力量在南线发展。其次,由于苏联国家过于庞大,与苏联开战后必定陷于胶着状态,必须长久作战,不像南线的国家都比较小,可以速战速决,打下一个就可以占领一个,完成当前作战任务的难度要小得多。简单地说就是南线的国家都比苏联好打易占,日本不得不考虑本国的持续作战能力。第三,由于日本本土资源比较缺乏,而当时南线国家已知的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种类相当多,有利于缓解本国战略资源不足的问题,对维持其国家战争机器十分必要。而当时苏联远东地区基本属于人烟稀少的未开发地区,已知的资源比较贫乏。

一点常识都没有。苏联国土的特点决定了苏联在和德国作战的同时,远东地区还有百万以上的大军,日本曾经尝试偷袭,最终失败,也放弃了毫无意义的牵制苏联作战,全部精力对美国作战。于是日本和苏联达成默契,苏联才抽调兵力去欧洲战线,德国人很快就不是苏联人对手了。

天寒地冻,虽和德国有盟约,但日本军部普遍认为“北进”的意义不大,他们要进占的是东亚、东南亚地区(这些地区有他要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和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而且对于日本来说,苏联太大,与其说对待那么大的敌人,还不如和苏联签署协议,保证满洲国的利益。苏联和美国还不一样,苏联几乎没有对日本有太大的威胁,而美国则切断了日本的石油命脉。。。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去靖国神社,找一个大仙给你通灵,问问那里的先人们,究竟为什么。。。当然,如果你不懂日语的话,还需要找一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