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九这个人最后结局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6:02:46
看《北平战与和》

李腾九,是傅作义“剿总”总部的联络处长.

李腾九是李炳泉的堂兄,也是傅作义的得力亲信。早在1946年8月,他就奉傅作义之命来到北平,在北平东城史家胡同,成立了“国民党政府第十二战区驻北平办事处”,并担任办事处处长。那时,傅作义的总部还在归绥。李腾九和炳泉、炳璜两兄弟,就是那时接上关系的。那时,李炳泉的公开身份是《益世报》外勤记者。不久,傅作义东进打下了张家口,第十二战区也改称为张垣绥靖公署,李腾九的办事处也随之改称为张垣绥署驻平办事处,他仍为处长。办事处的任务,除接待傅作义部队来平办事的人员外,主要是担负与北平各党、政、军系统的联络事宜。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傅作义的门面和代表,因此,责任重大,作用不小。后来,傅作义当了华北五省的“剿匪”总司令,由张家口入驻北平,并成立了“剿匪”总部。办事处乃改为“剿总”联络处,办公地点也从原来的史家胡同迁至东交民巷御河桥2号原日本大使馆旧址。此时联络处的任务,也变成了主要是为傅作义招待高级客人,包括一些秘密客人,和会见一些一般客人,以及代表傅作义出席北平市内的一些非军事的但比较重要的会议。联络处名为“剿总”的一个单位,实际上与其他单位没有多少横的联系,基本上由傅作义自己直接领导,也基本上是对傅作义个人负责。可见,其关系之直接、特殊和密切。李腾九除与傅作义有保定军官学校的先后期同窗之谊外,也因这联络处的特殊工作,与傅作义关系特别,并因此而成为傅作义最亲近、最可信的“身边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炳泉长期在新闻战线工作。曾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北平解放报》副刊组副组长;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外事部主任兼全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在任新华社外事部主任的9年中,他为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建立和发展新华社的国外分支机构,扩大与外国通讯社的合作关系,把新中国的声音传向全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以记者面貌出现的政治家、外交家”,记协的同志也称他为“中国记协的奠基人和好管家”。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李炳泉被以“变节投敌的反革命分子”、“国民党特务”或“特务嫌疑分子”等种种罪名,遭受关押、批斗、毒打,于1969年致死。且以所谓“敌我矛盾”为借口,不许亲人认领骨灰以致尸骨无存。其夫人刘可兴也因此受连累,被停止党籍,扫地出门,逐出北京,差点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