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复台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7:59:42
诗和诗意都要,急,速度

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复台诗的背景:复台诗是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写下的七言绝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荷兰人入侵台湾 强占38年之久.郑成功北伐抗清失败后退守福建 於1661年率领将士二万五千人 从金门出发经过近一年之久的艰苦激战 终於驱逐了荷兰人 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复台〉诗便是这一历史记录

复台诗的解析:诗的首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刻复先基」「开辟荆榛」言其征途艰难「十年」言其斗争之艰巨而长久 同时这里的十年也可视为实指 不禁使人想起1652年台湾人民反抗荷兰的战争惨遭血腥镇压的情景这两句诗既概括了复台艰巨的斗争历程 又抒发了诗人赶走荷夷 恢复台湾的义不容辞和不畏强暴战胜外敌的豪情浩气. 诗的三四句诗人以田横自比 表明了他抗清复明至死不渝的志向和对台湾宝岛的一片深情!

郑成功的复台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台湾曾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会兵积粮的地方,1624年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郑诗中称台湾为中国故土先人基业,因而早怀“逐荷夷、复先基”的宏愿。1652年郑芝龙属下郭怀一所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是受郑成功指挥发动的,是郑成功光复台湾的前奏。从1652到1661年的十年中,郑成功始终没忘却“复先基”的愿望。

1661年,郑成功率军两万余自金门料罗湾出发,进军台湾,奋战八个月,于1662年迫荷总督投降,使台湾回归中国版图。诗中“开辟荆榛”是指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复台大业。诗人引用“田横尚有三千客”的故事,来比喻他在复台过程中与台湾人民同甘共苦的鱼水之情和茹苦间关的历程。* ⒈ 郑成功挥师东征收复台湾前曾在福建晋江县东石村外的东石寨操练水师。崖上“丹心”两字,是郑成功亲笔遗迹。

《复台诗》
郑成功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从17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陆续东来,荷兰殖民者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