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如何,吴中对比隆中对怎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20:47

做了三次说客的诸葛瑾并不是三国演义中做说客次数最多的,若说演义中最劳碌的说客,那真要是非鲁肃莫属了,即便不算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一来一往的刺探传话,我们的鲁肃大人共做了四次说客,若算上五十六回的“再往荆州来”,足足有五次之多。
若说子敬说客的特点,粗略归纳一下,便是:劳碌、仁厚、“专一”。

鲁肃是不愧于周瑜评价其“临事不苟”的,赤壁之前,与孙权同心同德,力排众议,是东吴很坚挺的主战派。在联合刘备方面也是立场坚定,为此可谓鞠躬尽瘁,被诸葛“百骗不回”。风凉话少叙,还是先说说其劳碌。
曹兵压境,鲁肃为探虚实说刘备,“请奉命往江夏吊丧”,孙权准之。此时诸葛亮在江夏就等着东吴人来,以便“只因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呢。于是我们看到“百般推脱”的诸葛终于被诚心诚意的鲁肃请到了江东。可叹子敬,还不知道两件事至此就埋下了伏笔:一是孙刘的恩怨纠葛从此就粘在你老兄手上了;再就是,您从此被诸葛一步一步的所算所用,不死不休呢。
其实鲁肃的劳碌命诸葛在吴时候便已经现出端倪,且看他在诸葛和周瑜之间一来一往的“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肃又将此言告孔明”“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毫不夸张的说,若诸葛和周瑜是张生与莺莺,那鲁肃便是那小红娘,两方言来意往,曲意试探,计谋较量,全仗鲁肃。再有周瑜这边使点小计谋便遣鲁肃去看孔明“知与不知”,也不容其不劳碌了。
鲁肃之“临事不苟”,说通俗点,就是很能给自己“揽事儿”。五十二回,刘备占了南郡、荆襄,周瑜一怒之下要动兵夺取,这时候子敬言曰“公瑾且耐,容某亲见玄德,将理来说他……” 当然没说成,重点是鲁肃又说了“只在鲁肃身上,务要讨荆襄还东吴”。于是便有了接下来一次次的说客之旅。吊刘琦丧,索荆州——被诸葛算计写下“借”荆州文书;“周瑜乞令鲁肃去讨还荆州”——被刘备哭回去了;最后听周瑜之计“再往荆州来”,终于成了,不过也因此交代了周瑜性命。

周瑜举荐鲁肃时称其“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可是如此的鲁肃为什么处处落诸葛算中呢,细思量来,不过是鲁肃对诸葛常怀君子之心,奈何诸葛一出手便是小人伎俩,把鲁肃的仁厚利用得淋漓尽致。
鲁肃和诸葛都是鼎足之势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不同的是,鲁肃联合刘备,便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