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皮县,县名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44:40
为什么叫《南皮》?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山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山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南皮属兖州地。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西周时,“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内史大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且死后葬于南皮,可见当时南皮与商、周王朝的关系。东周初,南皮境属齐国。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为燕齐交界之地。春秋时期,山戎攻燕,齐乘援燕之机,又将南皮收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2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在南皮。北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太安四年(458年),郡址由南皮迁到东光。东魏时,南皮县城迁于现址。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归冀州、景州管辖。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隶属沧州。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37年),临津(今山东宁津)县并入,县域扩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间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南皮属京师河间府沧州,下设九里,每里辖十甲。清初,南皮设有四路,二十个地方,管辖范围达368个村庄,面积有所扩大。宣统二年(1908年),县以下设乡,南皮辖6个乡,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制,南皮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称津海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府制,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民国25年(1936年)春,划归河北省第七督察区。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皮,建立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