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骨刻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29:12
谁能详细介绍下?最好附上图片,谢谢!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胶济线西段的邹平、桓台、淄博、青州、寿光和昌乐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出土阴线刻划文字的骨头、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以刻字骨头为多。大多数是当地群众在深翻土地或挖深沟时挖出来的,多已被毁掉。自上世纪末开始,有些文物爱好者开始从当地群众手里搜集这些资料。他们的搜集应该说是保存了这一部分重要文化遗产。
  2005年春天,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从济南朋友手里看到刻字的骨片,鉴定为早期文字。2007年刘教授又见到昌乐县肖广德同志收藏的一批刻字骨头,首先在学术界肯定这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和安阳占卜的甲骨文不一样,是中国早期的一种记事图画象形文字。这批文字和近些年周围地区的青州、寿光、桓台、临淄、邹平等地出土的早期文字艺术特点雷同,都是东夷文字,距今4000——4500年。定名为“昌乐骨刻文”。这一地区现存龙山文化遗址和非常密集,昌乐骨刻文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这一地区产生和使用的文字。
  日前刘凤君教授在更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已掌握了近1000个字符。他说:“物象的审美再创作性、指事的组合象征性、龙凤文化与凤字多样性,应是昌乐骨刻文的三个基本造字规律。 ”2008年他编著的《昌乐骨刻文》一书正式出版,引起了社会上和学术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是一部融文字学、考古学和艺术学于一体的力作,是一部昌乐骨刻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第一部研究中国文字产生和早期文字的开启之作。”刘凤君教授认为,今后抓紧保护这一地区的古文化遗址、进行科学考古发掘和解读骨刻文,这是迫在眉睫的一件文化大事。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2%FD%C0%D6%B9%C7%BF%CC%CE%C4&in=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