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的作者简介,中心思想,写作背景,题材,注释,意思。谢谢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9:14:54
要准确!!急需!

相见欢 ①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留人醉(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是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翻译1:
  春日喧嚣,林中的花,开的开,败的败,盛的盛,调的调。地上已是湿红。脱去了春色的花,如此苍白无力。一瓣花,衔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奇韵,化为香尘。只恨今宵短啊!
  轻轻的雨,凌空而降,飘飞零丁。叶上的雨水,滴落一句句诗行,润湿了踏青姑娘的羽衣。
  夜来风雨。风,有色。花,无色。风中的花,翻动生命的琴弦,奏出最后凄美的狂响。
  泣血的泪,涌动。姑娘的胭脂,落去了几痕。泪,香。谁说只有酒醉人?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啊,我何时再能入梦?
  人生短苦。人生长恨。水总是向东流去,带走一缕缕伤愁,带走今天的朝阳。
  赏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