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 经济学原理 飞机 案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4:24:34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有这么个例子。
假设一架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
书上说,此时航空公司是应该卖票给他的。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免费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饮料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 在这个案例中的边际成本是飞行途中的小吃和饮料,假设是20美元。请问:
那么这里面的边际利益是什么呢? 300美元本身就是低于平均成本(500美元)的。为什么说“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因为最后支付的20美元的小吃和饮料带来了300美元的收益,所以最后一元的边际收益为15美元,即边际利益为15美元。如果说是边际利润的话,就是14美元。”谢谢,这就引生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以边际利益(边际利润)为指导,而不是以净利润为指导来做决定呢? 从这个例子来看,净利润是负数(300-500-20)。

因为最后支付的20美元的小吃和饮料带来了300美元的收益,所以最后一元的边际收益为15美元,即边际利益为15美元。如果说是边际利润的话,就是14美元。

第二个问题更简单,你不要被问题误导,比如上文,商家最终其实是赔钱的,因为他的平均成本大于它的平均收益,但是如果只看他最后的那一个过程,它是赚钱的,因为他的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它的边际成本,所以他是理性的。如果联系的看的话,而且航空公司可以自己选择起航还是不起航,他会无论如何也不起航,因为他的总成本大于它的总利益,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