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图书馆曾经被称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57:50
我国的图书馆曾经被称为什么?

我国图书馆起源于周朝,周朝专门收藏典籍的地方称“盟府”,也叫“故府”。掌管图书的官员称柱下史。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藏书遭到一次毁灭性的洗劫。汉代,国家藏书重新得到发展。西汉初,相国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面盖了三座藏书阁,其中石渠阁和天禄阁后来成了皇家藏书馆的别称。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等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其中“秘府”又称“秘阁”,就是皇家藏书馆的名称。

魏晋南北朝时,仍设置秘书郎、秘书监,负责管理藏书,当时仅南朝梁武帝的文德殿就有藏书达2300多卷,私人藏书也相当盛行。

隋唐之际,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相继出任秘书省官员,广购天下图书,并选拔书法好的人抄书,然后收藏于秘书省内。玄宗也特地修了书院,专门抄校书籍。还聘用女子管理员,在长安就抄写了5100多卷书,并且把这些书装饰得非常考究:玉轴牙签,绡锦飘带,不同种类着不同颜色。

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专作藏书之地,后来又另设书库,叫秘书阁。当时著名的个人藏书家宋敏求藏书三万卷,让别人借阅,与现在的阅览室差不多。

元朝,专门收藏书籍的图书馆,先有宏文院,后有艺林库。至明清,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明朝官廷建有文渊阁。我国最大的类书,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明迁都北京时搬到文楼。

清代藏书有七大阁,即文渊阁、文津阁、文源阁、文溯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四库全书》被抄写成七份,分别收藏在这些阁中。

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大都用亭、台、楼、阁、斋、堂、轩、居、室庵之类作名称,其中尤以阁、室、院、馆为多。

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