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诸葛亮传 裴松之注部分的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03:26:21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本人初读三国志,学识浅薄,首句和末句皆不懂,比如“平居发调”,“皆使自实”等,求高人翻译或详解,谢谢!

另外,现在网上的诸葛亮传翻译都只有原文部分,若有裴松之注释部分的全文翻译,定当另加10分,以表谢意!!
回复一楼:因为立场的原因,史书中也会难免有失偏颇。个人觉得,既然读史是为了明史,就应该看看后人的评释。何况注释部分写得很好啊,说了哪些可信,哪些存疑,哪些有历史背景,但有些引经据典又不容易懂。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我大略翻译一下,权作抛砖引玉。

现在荆州不是人少,而是在户籍上的人少,直接征调他们为兵会使人心不悦;你可以对镇南将军刘景升说,让都城中游民和漏户自报户籍,分给他们田产让他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然后再从中招兵就可以增加军队的数量了。
刘备听从了他的方案,军队越加强盛。刘备因此知道诸葛亮英明而有谋略,就用上等客卿的礼仪待他……(中间略)
(后面是裴松之阐述他对史学界另外一种观点的看法——即诸葛亮是自己去找的刘备还是刘备三顾的他)
我裴松之从诸葛亮上的表中可以看出,不是诸葛亮先去找的刘备,这话很显然了。虽然听见不同的说法,彼此相异,但说法差别这么大,真是令人奇怪啊

从“臣松之”开始:我认为诸葛亮出师表里写道“刘备不觉得我出身低微,亲自屈身多次前来寒舍来拜访,与我讨论当前时事”,那就说明不是诸葛亮自己先去找刘备的。虽然听了其他说法,各不相同,但与《出师表》所言背离到这个程度,实在是奇怪了。

这一段应该是在讨论到底是诸葛亮找刘备自荐的,还是刘备先去找诸葛亮的。前面一段因为时隔有点久,就不清楚了,背景情况是刘备在刘表的荆州吗?

有什么区别吗?翻译不翻译原文,难道还要翻译旁文乎?再说了都翻译完了还要注释何用?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