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拜寿的次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0:07:01
老人家就是大寿,在寿宴上有拜寿仪式。拜寿的次序是应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先拜,然后再儿子孙媳孙女再拜,然后再重孙,然后是侄儿侄女,然后再是其他人等嘛?

这位女士,依老汉之见,拜寿的顺序应按辈分、与老人的远近依次给老人拜寿、磕头,首先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老人的侄子侄媳,侄女侄女婿,然后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往下就是曾孙辈了,如果有其他亲戚辈分较大,那就要要挨在女儿女婿以后,这样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你看如何?

结婚、生子以及寿诞是人生的三大喜庆。在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从中原地方南迁,几经辗转迁徙才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定居。虽经过世代生息繁衍发展至今,然而,汉民族的许多民间风俗,节日生肖,仍然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沿袭着保留下来了,其中“寿诞家礼”就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民俗礼仪。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寿诞仍保留着古中原名目繁多、隆重热烈的礼节。

寿诞,通常以六十岁为标准,又称六十花甲。不满六十岁的不能称寿。但是六十岁以前做‘寿’的也有,它必须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其一,是有钱有势、有地位、有声望的人家,为了光耀门第,抬高身价,笼络人心;其二,图讨个大吉大利,开个好兆头,延年益寿。

前者都为达官显要,后者多平民百姓。严格说来,不到六十岁是不能做寿的。六十岁以前做寿,只能说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寿诞’。

寿诞喜庆,一般是选在生日那天设宴庆贺。但旧时更多的是要请阴阳八卦先生择个黄道吉日操办才放心。选定吉日良辰之后,写好“桃酌”红贴,提前几天分发给亲朋好友以及外亲内戚。

一般的亲朋好友则备些鱼子、猪肉、糕点、鞭炮等礼物、按时赴宴;见到‘寿星公’(即寿诞老人)作揖恭贺:念道: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松柏长青,延年益寿,愈老愈健等吉利语言。做子女的则要准备更多的礼物来贺寿诞。经济状况宽裕的,要购置帽子、衣服和鞋等等。正好客家人所说的:从头置到脚。

另外还得有一只细鸡公,一盘长鞭炮,一对大红蜡烛。寿诞之日,放鞭炮,意思是鸣炮祝贺,点燃蜡烛,意思是明烛通天之意。如果经济困难的子女,可以少敬奉些,但必须量力而行,即使一般族中人赴宴时,也不可以空手来,最少也得拿一盒或二盒用红纸裹着的糕点,表示高升、高兴之意。

寿诞开始前,“寿星公”必须备三牲(即猪肉、鱼、鸡三牲)去到列祖列宗神龛前点燃大红寿烛,燃放鞭炮,然后虔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