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2:00:48
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昧。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众议末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曰:“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到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曰:“携一砂罐去,以铁叉串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籍,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但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芸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

苏州城有南园、北园二处,油菜花开时我们要去游玩欢聚。苦于附近没有酒家饮店,只好携带食品盒而去。对花冷饮,极无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寻找饮酒地方,有的建议看完花返回来饮酒,但是都觉得不如对着花趁热饮酒痛快。大家商量未定,芸则笑着说:“明日只要各自掏出买酒钱,我自会挑着炉火过来的。”大家也都笑着说:“可以!”

朋友们走后,我问:“你果然自己挑着炉火去么?”芸说:“不是的,妾看见市场上有卖馄饨的,他们都挑着锅碗、炉火,无不齐全,咱们为何不雇佣他们去?妾先将烹调的菜肴准备周全,到了油菜地后再下锅,这样趁热喝茶、吃酒菜,不是都可以方便了?”我说:“酒菜固然是方便了,可煮茶却缺少烹煮的工具呢!”芸说:“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在罐的把柄上,拿去锅后悬挂炉灶上,加柴火煎茶不是也方便了?”我鼓掌称好。

街头有个姓鲍的人,靠卖馄饨为业,我们用一百钱雇佣他,约定明日午后在油菜地见面,姓鲍的答应了。第二天,看花者都到齐了,我将事情缘由告诉了他们,大家都表示叹服。饭后共同赶去,并带上坐垫,在南园选择柳荫下团团围坐。先是烹茶,喝完之后再暖酒做菜。当时风和日丽,遍地油菜花一片金黄,看花者青衫红袖,行走于田间小路上;蜂蝶乱飞,令人不饮自醉。继而酒肴皆熟,大家便坐地大嚼起来。顷刻,杯盘狼藉,各位都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要落山时,我又想吃粥了,姓鲍的立即去买米来煮,吃饱了才回去。此时,芸问各位:“今日之游,都快乐么?”大家都说:“今天如没有夫人献计献策出力,就达不到这种快乐开心的效果!”事后,大家都笑着分散了。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