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需要别人的点播才开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0:17:58
看电视剧《大时代》里面的方展博因其父被丁蟹杀掉,家道中落,自己也一直萎靡不振,后经其父生前的好友叶天一番语重心长地点播才幡然悔悟;我想知道,如果方展博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人,既然他的生活落魄,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家人生活的很艰辛,难道他在被人点播之前就没有想过要怎么改变现状吗?非得等到别人对你说:你不是一般人,你是方进新的儿子,你要争气!之类的话才开始改变吗?
现实中也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觉得自己确确实实是个平凡的人,但偏偏有人过来对你说你的一生不会平凡,你今后会大有作为,而这个人也确实成功了,这能说是一个巧合吗?如果这个人不经人点播,结果会是一样的吗?这究竟是运用了什么心理技巧?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企业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 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 激励贯穿于企业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赫兹伯格说,如何激励员工:锲而不舍。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企业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企业组织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你想太多啦!成功是靠自己努力,或许会受别人正面或反面的刺激,但相对主观而言,它只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