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手抄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2:24:21
老师叫我们做有关高尚的手抄报,各位给些资料呀。、很急的>..
再教我排版,有网址就更好了,参考一些。。
好的加分~··

你是不是小学生?6年级?做语文作业?
我现在就在做。。
这是我设计的:
高尚
所谓高尚,有以下三种作为:
1 本身不高尚的人。卑鄙的人无须高尚,因为高尚是他强求不来的,其骨子里就是卑俗的,高尚伪装不来。
2 似乎有一丝高尚但又未完全脱离卑鄙的人。这类是最强调其高尚的,言必谈其高尚。行为准则亦以高贵二字为基准。这好比半坛水响叮当。乃伪高尚是也。
3 真正的高贵的人。他们根本不谈高尚,似乎已经忘了高尚这两个字眼的存在,但行动却是高尚的,因为这已根植于他们的心中。

高尚无需证明
高尚的诞生不是为了赌气,不是为了求证,更不是为了索取。
仅是为了摘取某个桂冠,才投入一次艰辛,即使真的享有荣誉了,那它的光彩也定会在并非虔诚的欲望中黯淡,自然,桂冠的魅力也并不能照亮前行的路。
仅是为了某次上亮相,才装饰自己的修养,即使真的在掌声中撑起了高雅,那么走下台后的粗俗一定会把完美打得粉碎,再上台表演群众又怎能买帐。
高尚不是精彩一瞬,不是一次性优美的定格,不是为了一次让人感动的一次付出。
让高尚站立,那是一生的雕琢。
高尚无需证明。!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 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 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 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