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建筑到明清建筑,是中国建筑的落后还是进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6:51:20
看到日本的大唐建筑,总觉得中国建筑失去了什么

嗯,想必你看了日本京都和奈良?的确,京都和奈良可能是世界上保存最多唐式建筑的地方。日本甚至有些建筑式样就直接告诉你它的来源,例如“唐门”- 来自唐朝(级别很高的建筑,在建筑物本身入口有个像伸出的檐,弯弯的,装饰华丽。)惭愧我们自己都没有保存。我好像还不曾在中国看见过“唐门”。

目前西安的唐式建筑简直找不到了。华清池就算了,现在只是几个大土坑。大明宫更是只剩下台基柱础。

中国建筑在很早的时候就到达了一个高点。例如斗拱和接榫的技法给予建筑物极好的支撑,又有弹性,十分合乎力学原理。在地震频仍的中国,是个因地制宜的好发明,因此古代的建筑技法沿用了两千年。中国太尊重传统的负面结果是“泥古”,而且建筑设计和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又加上改朝换代时候农民起义、武人或蛮族出身的都喜欢一把火烧掉前朝的建筑,结果是“师古”也难;“创新”也难,只好陈陈相因、原地打转。

古代建筑一脉相承,建筑法式上的差别不是太大,只是每个朝代的审美观念不同。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而色调简洁明快。很多建筑是绿瓦屋顶、白墙、红柱,活泼而耐看(另一种形式的唐三彩?)。唐朝和明清建筑很大的不同在于屋顶 – 一望可知。唐朝的屋顶装饰鸱“尾”,很简单,像一对牛角。鸱尾在宋时期渐渐变化长出了嘴巴,称为鸱“吻”。现在故宫房顶的角就是鸱吻。唐朝 屋顶舒展平远,没有明清建筑那么多枝蔓,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就像唐朝人大开大合的气魄。从存世的绘画看来,宋人的美学较阴柔但仍崇尚简洁。宋以后建筑装饰愈来愈繁复俗丽,已很难找到唐代那种大气和开阔。

其实,不同时期的建筑都可以兼容并蓄,像欧洲就有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等。目前存世的中国古代建筑太单一,几乎都是明清形制的。看久了难免审美疲劳。

失去的是中国的传统精神。

现代中国对于建筑的理解较为混乱了,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古代中国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特点是空间的运用和跟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建筑更多的是对环境的改造。

中国建筑并不能说是落后了,只能说是失去了一些精神上的东西。

中国建筑在很早的时候就到达了一个高点。例如斗拱和接榫的技法给予建筑物极好的支撑,又有弹性,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