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征文《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时候结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5:38:14
2009年征文《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时候结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理念和价值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重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综合国力的有力保证。爱国主义要求保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强调坚持国家利益第一、民族整体利益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就需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遵守公民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之一,体现的是忧国忧民,把国家、民族的生存时刻放在心上的情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至理名言是古人先哲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蕴涵着哲理和智慧。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作为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旦丧失了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就会导致民族精神的衰落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下降,最终将导致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消亡。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需要先进文化的武装、引导、塑造和鼓舞,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