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经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6 05:35:18
柯尔克孜族的社会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柯尔克孜族人民以游牧畜牧业经济为主,保留着氏族部落组织形式。较大的部落有穷巴噶什、克普恰克、奈曼、交务西、库秋、奇里克、提依特、刻赛克、布库、萨尔巴噶什。每个部落之下有若干以家庭为单位而组成的“阿寅勒”,是氏族部落的基层生产组织,有“阿寅勒巴什”,一般由威望高的长老或牧主充任,负责安排生产,决定转移牧场和解决纠纷。随着宗法封建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在柯尔克孜族地区建立了县、区、乡的行政区划后,部落已不再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只作为社会组织的残余保留下来,但由于传统习惯,仍有相当影响。在宗法封建制统治下,阶级分化明显。有的地方占总户数10%的牧主占有70%的牲畜。牧主一般有几百头甚至上千头牲畜。1949年前,今克孜勒苏自治州地区没有牲畜或不满30头牲畜的贫苦牧民和牧工,占牧民总数的60%以上。牧主占有大片牧场、耕地,有些地方占总户数不到5%的牧主,占有50%的牧场。牧主还占有较多的生产工具,如棚圈、木犁和砍土曼等,牧民只有少量简单工具。牧主对牧工主要的剥削形式有雇工、代牧、无偿劳役。大牧主还勾结反动统治上层,享有各种封建特权。当时,畜牧业、农业生产粗放,饲养管理和耕作方法原始,社会生产力低。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柯尔克孜族进入了新的时代。在柯尔克孜族地区进行了民主建政和一系列社会改革。1954年成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一批柯尔克孜族干部已成长起来,并为本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柯尔克孜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山区是柯尔克孜族的主要栖息地。在山间峡谷与河流两岸,有许多天然牧场。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他们畜牧的牲畜有羊、马、骆驼、黄牛、牦牛、驴等。同时还兼营农业。他们培植的瓜果也很多。在山区大面积森林中还藏有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资源是柯尔克孜族的经济发展的基础。
  1949年前,柯尔克孜族的畜牧业生产濒于破产,农田荒芜,畜产品无销路,没有工业和商业,人民生活极为贫困;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柯尔克孜族地区已经建立起钢铁、煤炭、采矿、发电、石油、伐木、化肥、农机、食品加工等工矿企业,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工人阶级队伍。乌恰县康苏已成为帕米尔高原第一个工业城镇。畜牧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