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 怎么传的军令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41:52
现在从火车 从东北到海南岛还得两天多呢 古代 没个公路 中国才几千万人 到处荒无人烟的 跟本没路 除了知道个方向 也没地图 那些找仗的怎么打的 我估计 清朝的地方 从北京传个令到广东怎么也要半年吧 那也太费时间了.. 看成吉思汗打到 多淄河 还走的大陆 坐船都得一个月吧 大陆上 就靠马..还是边打边走 我真想不到 那得要多麻烦
而且有句古话 将在外 军令有所不受 我在欧洲了 你中国 我就不听你的 你能怎么地吧 你还能绕半个地球还找我 ? 等你来了 我都跑南洲去了
古代的军令怎么那么好使呢 还真有人听..
那译站 被人偷袭了 连着几个译站都没了 那不是通译完全中断了 而且有的大森林里 能保证 20里一个?

通过驿站传递.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简单点说就是像接力赛那样24小时的传递。如果书面说法就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现在你应该很了解了 因为你遇到了我这个研究历史的好同学。茹过这个你都还不能理解那我也没办法啦。呵呵。

那个 可能一个军报会有几路人一起发出
而且 驿站在作战后方 都是人比较多的地方 如果一战都被破坏了 那这个仗还打他干什么

有一个词叫:驰书报传

就是朝廷或者前线一方派人骑快马依次传递。根据军情的紧要程度来增加速度。有500里加急、800里加急等。中途每隔一段距离有驿站可以休息、换人、换马等。一直传到对方决策人手里为止。

古代道路上一般都有驿站,古代30里为一舍 差不多每一个长度单位 都有士兵

地图早就有了。。。。基本是靠人传,驿站哪那么容易捣毁啊,驿站都是设在后方,消息由前方送往后方,那时候也没有导弹炸不过去,敌军哪能进入后方啊?

你问的“军令”应该是军队长官所发布的命令而不是朝廷的命令吧?军队都用“战鼓、号角、铜锣”还有传令兵!军队之间还用信鸽烽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