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行为训练中的四个心理因素的辩证关系如何?怎样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30 00:31:57

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

  (一)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1.激发道德动机
  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原因,它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着道德行为的性质和水平。道德动机的产生主要与个人的道德需要、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等因素有关。有了高水平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境、正确的道德需要,就可能产生高尚的道德动机。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需要,并努力将其转化为高级的道德动机。
  2.掌握道德行为方式
  掌握道德行为方式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教师可通过以下形式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①道德行为方式的讲解和典型行为分析。②榜样示范。在讲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榜样,展示有关道德行为方式,让学生观察学习。③道德行为方式的练习与反馈。道德行为方式一定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教师应重视学生道德行为方式的练习,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纠正不适当方式,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
  3.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不需要外在监督和意志努力既可自动实现的道德行为。它可使道德行为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因此它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道德行为习惯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养成的。
  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主要有:①在实践中教给学生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使学生懂得在什么场合应该怎样去做。②坚持长期的练习与实践,不怕行为出现反复。③为学生创设良好行为情境。④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⑤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如活动替代法、铭记警句等办法来巩固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训练,付诸实践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道德训练,通过道德训练,使学生不仅知道该做什么,更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做。道德训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如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便是在扮演他自己的角色;也指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如老师不在,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儿童游戏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有助于其将来不同社会角色的学习。
  2.自我强化
  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