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课文,从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9:53:06
细读课文,从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甲生: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在实验中提升文学才华。

乙生:要善于抓住机会,推销自己。

丙生:做事或写文章要有创意,有创意才有可能成功。

丁生:要大胆尝试,要敢想、敢说、敢干。
综合一下

【疑难解析】 1.快速通读全文,说说马克·吐温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 ·对希金斯投河进行讽刺报道——详写。 ·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略写。 ·在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后增添挖苦他的脚注——详写。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整体把握文章的关键。你认为本文应如何划分结构层次? 思路:本文先叙述事情的经过,然后点明事件所产生的反响。按记叙的六要素,全文可划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6—7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 3.细读课文,从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甲生: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在实验中提升文学才华。 乙生:要善于抓住机会,推销自己。 丙生:做事或写文章要有创意,有创意才有可能成功。 丁生:要大胆尝试,要敢想、敢说、敢干。 4.叙事有详有略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写希金斯投河和给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文章的材料详略安排恰当,能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摇曳多姿、松弛有度。作者详写这两件事,是为了突出作品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体现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成功。 【重点品析】 1.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作者以带自嘲讽刺意味的语气讽刺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的闹剧,笔调轻松幽默。 2.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 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新来外乡人的神态、肖像进行勾勒,虽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生动传神,突出了外乡人的阴险和趣味的低下。 3.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 马克·吐温用语言简而意丰,措辞辛辣而幽默,集中地讽刺了新来外乡人迷恋女色和俗不可耐的性情。 【课外知识补充】 马克·吐温(1835—1910) 19世纪后期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萨缪尔·郎荷恩·克莱门斯,生于一个地方法官家庭。从12岁起就从事劳动,当过排字工、水手、淘金工、记者等,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1867以马克·吐温的笔名从事文学创作,陆续写了短篇小说集《加拉维亚著名的跳蛙及其他》,散文集《傻瓜出国记》,自传体小说《艰苦生涯》,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等。1874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