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51:4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计的依据有:
  (1)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2)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3)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备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4)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5)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外廓尺寸。

  4.2施工平面布置及说明
平面布置考虑三分开原则,即生活区、生产区、加工区分开设置,互不干扰,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4.2.1主要临设布置:
生活区位置安排在西南角,办公区安排在西南侧,加工区分成二块,钢筋加工区安排在东侧方便吊运;模板加工区安排在东北角位置;东南角设门卫1间。
4.2.2主要机械设备布置
本工程主要施工机械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顺序安排需要设置有: QTZ40自升式塔机二台,混凝土搅拌机2台,前述施工机械必须合理布局以满足施工需要,安装位置应确保安拆方便、材料装卸方便且运距较短、材料堆场易于设置。对周边无交通妨碍和安全危害。
4.2.3堆场及加工场地
本工程堆场主要用于钢筋、架料、砌体、水泥、砂子堆放,加工场地及库房主要为安装工程、装饰工程设置。
4.2.4施工用电、用水。
  1)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施工区域的地形、地物(道路、桥梁、河流、池塘等)、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等资料;技术经济条件包括当地的交通运输、水源、电源、物资资源、生产和生活基地情况;
  2)工程结构设计的平面图及有关设计资料;
  3)施工进度计划和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4)各种材料、半成品的供应计划和运输方式;
  5)各类临时设施的性质、形式、面积和尺寸;
  6)各类临时加工场地的规模和设备数量。

政府的规划要点及要求,用地红线坐标及退缩间距,建筑红线的退缩间距,建筑初步设计的总平面图,以及相关的建筑法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