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名中的名,在历史上什么时候由一个字变成可以用两个字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20:07:39
在三国的时候,比如关羽,张飞,诸葛亮……名还是一个字,到了后面,出现了像李世民这样名由两个字组成的。这中间是怎么变迁的?而后世出现的在名字中加入辈分,这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从整个东汉以来到三国几百年来的人名,也大抵都是单字,这是有特殊原因的。

  查找资料,一切都与王莽有关。在历史上,王莽是个篡夺政权的短命皇帝,是他,把大汉历史划分成了西汉与东汉。王莽当了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行所谓新政,大搞复古,从土地政策、用人政策到货币政策,连地名和人名也涉及到了。

  特别是关于人名,王莽单独制定了规定:不准用双字名。这一点从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来。王莽的长孙叫王宗,想早点继位当皇帝。记载说明三点:一是王莽之前人名是不受限制的,王莽的孙子就是双字名。二是王莽上台后,曾下过“去二名”的法令,规定不准用双字取名。三是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惩罚。

  正是因为有了法令,从那时起,人们起名养成了用单字名的习惯。王莽的政权虽然短暂,王宗就私下里准备抢班夺权,结果还没等起事,事情就提前暴露了,王宗畏罪自杀。王莽下了一道圣旨:“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制作”就是指法令。意思是说,王宗本名王会宗,后来依照当时的法令,改名为单字宗,现在犯了法,得改回去,还叫双字名“会宗”。这段早早就结束了,但是这一习惯一直保留下来,没有改过来,甚至在当时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认为用双字作名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达官显贵、上流名士当中,用双字作名的绝无仅有。这一习惯一直影响到三国后期乃至晋初

一是因为王莽实行“二名之禁”的制度禁止叫二名
二是因为社会文化现象《公羊传》中 就有“二名非礼也”之说

自秦以来,贱民是不允许有名字的,顶多有个姓就很不错了。发展到东汉以后,出现地方豪强势力,就是俗称的士族,士人一般都是取单名,双字;这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平民一般不允许有名字的,既不能有名。于是,一般的平民就用2个字的来给自己取名;又发展到后来东汉末年,就形成了这种传统。
还有原因就是减少讳字,毕竟要回避的字太多了。

后来五胡乱华,制度被冲击,又恢复了复名。

汉朝以前有双名,但以单名为主

西晋沿袭了这一传统

东晋时候,受到当地的宗教影响,逐渐开始出现双名,如王羲之,王献之等,但是辈分等因素不明显,如王羲之王献之为父子;毛穆之毛安之为兄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