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究竟是好是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1:19:19
听说殖民是不好的,殖民者掠夺当地的资源。但想深一层,殖民似乎是好的,像香港一样,英国殖民者侵占当时穷到不能再穷的香港,百年间却把香港发展成“国际金融中心”,港币一度超过人民币,英国殖民者竟然把这个小岛发展成这样繁荣,昌盛!这难道是不好的吗?
殖民打开了贫穷落后的中国国门,殖民者还将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殖民地,让这个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这难道是不好的吗?还有美国,殖民者“帮‘当地不会发展经济的印第安人发展经济,以致美国经济有很好的基础。
虽然殖民者侵占了国家的主权和资源,但同时又发展了弱国的经济,那么殖民究竟是好是坏?好大与坏,还是坏大于好?

1853年,卡尔·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义有“双重使命”,即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两者都是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

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但由于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各个殖民地的历史情况、殖民对象、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集团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响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由于殖民,西属美洲殖民地和英属印度殖民地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破坏是巨大的。但在热带非洲,除占极少面积(法属西非为8%,撒哈拉以南非洲为5%)的经济作物种植地区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地区都保持了原始的农业社会结构。

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即积极意义,通常表现在以下方面: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输出资本、技术,进行建设,为其提供了现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础设施,殖民地的商品经济也得到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了铁路、公路、电讯、电话、医院、学校,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比较典型的例子如中国香港。

对于殖民地历史作用的评价,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意见。左派的和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者通常认为,在非洲、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对于当地的文明、文化、经济和政治只起到负面的、破坏的作用。也有观点认为,殖民地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为例,在早期奴隶贩卖时期,殖民地对非洲文化起了毁灭性的破坏作用;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隶贸易,是功大于过;在帝国主义时期,对非洲的资源掠夺加剧,是过大于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殖民地的建设时期,既有对殖民地的投资和发展,也有对殖民地民族运动的镇压,功过相等。也有观点认为,殖民地的历史贡献大于它对当地造成的损害

帮印第安人发展经济?
你先看看殖民者到底杀了多少印第安人再说
国家主权高于一切,连领土都让人占了经济再发达也是别人的

我以为坏大于好,殖民者侵犯别国,占领他国领土主权,殖民地的人民多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没有了颜面与作为国人的自豪感,有家不可回,寄人篱下,背躬曲膝,是一种耻辱。像香港虽经济得到发展,但人心是思念着回归,谁也不想做亡国奴,虽发展了,但人民过不好

殖民对于被殖民地来说当然是痛苦的,即使殖民带来了很多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