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鼬是如何适应周围环境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11:09:07
黄鼬是如何适应周围环境的

为了抵抗捕食者,进化出了臭腺,遇敌时突放臭气,扰乱猛兽神志,影响其情绪,在其迟疑间跑掉。
黄鼬夜行性,尤其是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山林、草原、湖泊、丘陵、盆地等均有分布,适应性极强。甚至生活于城市乡村等人类环境,有时也在白天活动。通常单独行动。善于奔走,能贴伏地面前进、钻越缝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树和墙壁等。除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巢穴。

黄鼬又叫黄鼠狼、黄狼、黄皮,体长28—40厘米,尾长12—25厘米,体重210—1200克。体形中等,身体细长。头细,颈较长。耳壳短而宽,稍突出于毛丛。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冬季尾毛长而蓬松,夏秋毛绒稀薄,尾毛不散开。四肢较短,均具5趾,趾端爪尖锐,趾间有很小的皮膜。肛门腺发达。雄兽的阴茎骨基部膨大成结节状,端部呈钩状。

黄鼬的毛色从浅沙棕色到黄棕色,色泽较淡。毛绒相对较稀短,针毛长25一29毫米,绒毛长15一18毫米,针毛粗118一130微米。背毛略深;腹毛稍浅,四肢、尾与身体同色。鼻基部、前额及眼周浅褐色,略似面纹。鼻垫基部及上、下唇为白色,喉部及颈下常有白斑。但变异极大,即使同一地点,有些个体缺如。有的呈大形斑,有的从喉部延伸至胸部。

黄鼬栖息于平原、沼泽、河谷、村庄、城市和山区等地带。夜行性,尤其是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有时也在白天活动。通常单独行动。善于奔走,能贴伏地面前进、钻越缝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树和墙壁等。除繁殖期外,一般没有固定的巢穴。通常隐藏在柴草堆下、乱石堆、墙洞等处。嗅觉十分灵敏,但视觉较差。性情凶猛,常捕杀超过其食量的猎物。遇险时,常从肛门腺分泌油性黄色臭液。

主要以鼠类、两栖类和昆虫等为食,也吃鸟类、鱼类、甲壳动物以及鼩鼱、兔类等小型哺乳动物等,偶尔还吃一些植物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