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一回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3:52:02
如题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段的意思是不是汉朝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这事后开始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兴旺,直到传到汉献帝刘协,成功分为三国。这样翻译对不对

天下纷争不断是从 恒灵二帝开始的。也就是说从这两个皇帝开始,汉朝从盛转衰的。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段的意思是不是汉朝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这事后开始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兴旺,直到传到汉献帝刘协,成功分为三国

至于你翻译的,上面翻译的挺对的,就是最后用成功肯定是不当的,没有谁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分为三份的吧。
光武中兴的意思这样的
西汉末年,王莽夺权,而后,光武帝刘秀光复汉朝,开创东汉,由于政绩可嘉,汉朝重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史称光武中兴
经过光武帝后,皇位传到献帝手里时,天下已经分为了三份!

追寻天下发生变乱的原因,大概是起始于汉朝桓帝、灵帝当朝的时期

桓灵二帝昏庸,宠幸宦官,卖官鬻爵,天下始乱 至灵帝中平元年,始有黄巾之乱

推算动乱开始的源头 大概从桓灵二帝开始的

汉桓帝联合宦官单超等5人灭了外戚梁氏,同日被封侯,称之为「五侯」。五侯比外戚更加腐朽,他们对百姓们勒索抢劫,民不聊生,四处怨声载道,汉政治更加腐败,国势更加衰弱。
汉桓帝统治后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腐败,便要求政府消灭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桓帝延熹十年(166年)与正直的京畿都隶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200余人,后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这次党锢之祸说明东汉政府太败了,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永康元年(167),汉桓帝崩,窦太后与城门校尉窦武(窦太后之父)立其为刘宏为帝,即汉灵帝。

建宁元年(168),宦官与外戚官僚士大夫间的矛盾激化,中常侍曹节矫诏诛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及尚书令尹等,并夷其族,迫太后归政。二年,中常侍侯览兴大狱,将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少府李膺等120余人下狱处死,此为第二次党锢之祸。
汉灵帝在位期间,由于他宠信宦官,朝政被宦官赵忠、张让把持,政治腐败达于极点。灵帝生活荒淫,聚敛无度,卖官鬻爵,二千石官二千万,四百石官四百万,县令长按县土丰瘠各有定价。还大修宫殿苑囿,搜刮民财,激起人民反抗。中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