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习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4:40:19
以下是勾践的一些言行,任意选两个,略作评点
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2、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3、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4、卑侍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5、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7、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8、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9、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两个分析总共加起来大约三百左右就行了,谢啦!
在线等!!作业啊!!
拜托,快点啦!

★ 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一篇刻画人物形象的历史散文,它需要借助人物有代表性的言论行动,揭示其性格特征,《勾践灭吴》正是如此,文章开始,作者以简练的笔法写出了越兵溃败,危在旦夕的形势和越国君臣执于相谋的情景。勾践事急而求谋臣,紧张却不慌乱。文种提醒勾践:兵败于会稽山,才求谋臣相助,未免太迟了吧?勾践的答对更为出色:有幸听到您这番金玉良言,哪里会感到太迟了呢!

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和自负,不愧为治乱之贤臣;临危不乱,冷静地采纳忠言,勾践也不愧为明智之君主。这样的明君贤臣执手相谋,不难熔铸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者通过人物的举止(“执其手而与之谋”)和对话,使勾践的形象立体而丰满。他是个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

★ 3-7 任一条都是通过越王勾践在战败以后,忍辱求和(引文4),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政策,富国强兵,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勾践灭吴》深刻指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的背向。文章也歌颂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可贵精神。

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这个表现了勾践作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风范,不卑不亢,礼贤下士,对文种的旨意做出了冷静的回应.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这是古代君王的惯用伎俩,借上天的名义来采取行动,严明军纪,为战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