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五年级奥数题:(急急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0:23:14
请问:1、六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人都赛了一场,胜者得2分,负者得0分,比赛结果:第二名,第五名都是两人并列,则第四名得了几分?
2、学校召开运动会,有100米跑、跳远、跳高三个项目,全校150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项目,问至少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的项目完全相同?
3、A、B、C三人谈论他们的年龄,每人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两句是真话,一句假话。A说:“我不是最小的,B是25风,我和B相差3岁。”B说:“C23岁,A比C大3岁,我比C小。”C说:“我22岁,我比A小2岁,比B大1岁。”那么A是几岁。
第一题与第二题能说明过程与正确答案吗?我有急用谢谢!

1.第四名 1分
2.150-7=143
3.A25 B22 C23

1题第2名2个,第5名2个第4名1个,如果第1名1个,那第3名哪来的?...
2题:每人有8种参加方式,7个有个性的小朋友与其他人不一样,就至少143个小朋友一样(这是我的理解...)
3题:本人看到这题就知道为什么国家不准搞奥赛.不知道做这种题能不能提高智商.一般比较聪明的都能做,但是做出来头基本都开始蒙了,,,

可能有人会说:奥数获奖学生不是也得利了吗?奥数起码选拔出了一批优秀学生啊,给这些优秀学生一点儿特殊待遇也不过分啊。

问题是:奥数获奖者真“优秀”吗?

我曾看到过一家教育科研机构的调查报告,其中调查了全国历届奥数获奖者的发展状况,出人意料的是,奥数获奖者后来很少在科研或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被认为是数学尖子的学生,后来少有学数学专业的,基本没有在数学研究上做出成绩的,甚至鲜有喜欢数学的。

这说明奥数获奖只给这些学生起了升学敲门砖的作用,升入大学之后,这块砖就被扔了,他们也并不真正喜欢数学,奥数也没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如今许多重点中学的奥数学生可以不上体育、音乐、美术等副课,不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寒暑假和周末经常加班加点做奥数题。想想看,长期做那些偏题怪题,参加一场又一场的考试,谁会喜欢它?爱因斯坦说过:“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的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正是那些大量的奥数训练和考试,让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渐渐地熄灭了,连对数学本身都没兴趣了。只要上了大学,他们马上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了,奥数最终只起到让学生讨厌数学的作用。

我曾经认识一位家长,他当年是湖北省奥数尖子,曾经得过全国奥数一等奖,现在是一家银行的行长。我问他奥数对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没有?他说基本没有帮助,因为现在稍微复杂一些的分析计算都是电脑代劳了,电脑专家系统一秒钟的运算超过一百名奥数尖子的运算。工作中最有用的是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