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8:08:41
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

“不法古,不循今” – 与时俱进

①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时势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② 商鞅明确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

③ 商鞅举例说:“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治国之道,只要对国家有利,不一定拘守古法。因此他主张变法要彻底革除旧制,与民更始。说得秦孝公颔首称善、决心变法。

④ 其后的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以现代的话来说,法家是主张创新精神的。

⑤ 改革要坚定:“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⑥ 改革要有铁腕,由上至下坚决推行。商鞅认为,识见高于世人者,难免为俗人非议;有超人见解的,必然遭人讥毁。愚者对于已成定局的事还看不清楚,聪明人对还没萌发的事已能预见。老百姓不足与之商量开创性的工作,只能与他们安享已成的功业。

商鞅变法造成了秦国的富强,但是后世历史也有许多改革失败的例子。的确,改革是一把双面刃的剑,所托非人,代价惨重。成功的改革需要规划者洞若观火的识见和魄力;配合坚持而且公平的赏罚 来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治国之道,因时而变。法家反对一味因循、不思变革的惰性,那求新求变的精神,令人激赏。一个安于现状、不思变革的民族,注定要被时代抛向落伍。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来看法家改革,那意义是历久弥新的。

参考资料:《史记•商君列传》+ 自己的大脑

从历史实践来看,李悝变法使魏国强盛起来。秦王赢
政以商鞅、韩非子理论为指导,灭六国一统天下。自西汉
后期以往,鉴于秦朝实行峻法苛政而速亡的教训,为了加
强封建专制统治,统治者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
国方针。但实质上他们仍然是采取儒法并用“儒表法里”
的方式在治理国家。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的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几次太平盛世,无不以相对健全和
完善的封建法制保驾护航
1)反对“人治”,提倡“以法为本”
2)“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君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