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于《二十自述》的赏析 ,谢谢,100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5:31:54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鸥。
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尤其是最后两句有何典故,请赐教
200分啦!!!
高人快来~~~~~~~~~~~~~~~~~~

李鸿章的言志诗。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自家的家馆棣华书屋学习。当他踏上人生旅途之日,正值清王朝面临深刻的政治危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社会环境的熏陶,家庭出身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少年时期的李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崇尚宋学和桐城派古文的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义理及经世致用之学,并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少年的李鸿章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1840年他考中秀才,岁试时曾被滋园学使拔为第一名。1842年年届20的李鸿章,长得身躯修长,精悍之色,露于眉宇。他回首往事,展望未来,百感交集,诗如泉涌,于是有《二十自述》七言律诗之作。当时作者的心境,正是意气风发,他认为一名弱冠少年,绝对不能“浮生碌碌”地生活。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度过了二十年,不能“一误流光”,遗憾终生。大丈夫应当有“学以致用”的思想抱负,应当学刘琨与祖逖,须“闻鸡起舞”。 气宇轩昂的弱冠书生,怀着报效天下的强烈愿望,这组诗作为气冲霄汉的人生宣言在当时被广为传诵。

1